湿货生活的幻化之旅

生活就是一碗迷魂汤。记得王小波说过,「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种负面的生活都能产生很多烂七八糟的细节,使它变得蛮有趣的;人就在这种有趣中沉沦下去,从根本上忘记了这种生活需要改进」。就像那短剧中的屌丝王大锤,一旦接受了生活这个搞笑编剧的设定,其实挺可爱的。感觉还有点小兴奋呢。

写文章这种事情,尤其是写日记,也是这样。一旦接受了自己加上的硬日常,也就要调整心态尽情享受了。

其实人的改变哪里都是这种强奸的范式。就是强奸本身,也并非意味着尽情享受就是这种人本欲的全部。1人的复杂性从最底层开始,就不是那么想当然的存在。

堕落到反省,沉溺到挣扎,人的习惯总是在不经意间养成,只是魔鬼会用最简单的快感引诱我步步沦陷,不必废话,直击主题,得到的趣味都包裹着「干货」的外壳,让人神往。而上帝以万物为刍狗,他不言不语,只待我们试错、自决。而这种近乎试错的经验是「湿」的,「一種混亂、不乾淨、瘋狂、騷動、性感的狀態」2,充满着王小波所说的烂七八糟。直到某一刻自己幡然醒悟,发现其实一切成与败,喜与悲,大多全在于自己的时候,才会对这些湿漉漉的生活线索肃然起敬,从而回过身去,隔空拾掇起来,编织成自己的风格设计。

然而即便如此,湿货还是让人天然地反感。贪食蛇的游戏体现了这种玄妙:水分越积越多,自己的空间也被挤得越发狭小。而越往后做出的越复杂的盘曲迂回动作,不过是在和那个日益臃肿的自己搏斗。生活的简化看似是出路,但要想真的柳暗花明,除了小心翼翼地升级到下一关,更容易选择的是忘却,心如槁木,随波逐流,听天由命——一如鸵鸟埋头的传说。这就是人性。

突破这种自损八百的僵局,只能是变自损为自强。说白了,湿货之所以会对自身有所损害,不过因为它是外物,引起了不适和排异反应。换个思路,开放胸襟,把它变为自己的一部分,问题本身不就消失了么?——除非我自己根本就不想解决问题(充满问题已经成了我的存在方式,一笑)。的确,比如今天的写作,比如今天的,看书。

「读书是一件很苦的事情」,这是罗胖对人的洗脑。如果你从不这么认为,当然奈何不了。但大多数人就是这么想的,我也曾在不堪其负的湿货浸润中渐渐开始相信这句话。

读书是一件很苦的事情。
读书是一件很苦的事情。

对,我为什么要读书呢?

等等,为什么是件很苦的事情?

在挣扎中我竟然真的在上班时间拿起了书,虽然晚了好多天,但这样一来才显得更为奇妙。

这是一个匆忙的早晨。在自己已经试图掌握主动的工作节奏下,尽力挤出乳沟——不,时间,的我正翻阅起这本慕名已久的《学习之道》。

这还是一个慵懒的午后,一反昏睡到上班的惯例,又是那么神奇地拿起书来,继续我的旅程。

—— (书评待续) ——

所有的学习都是学会你本来就知道的东西。我真的应该感谢自己曾经知道怎么读书。读书不是什么苦差事。曾经的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是要整个融入进去,与作者共同经历;同样,在这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中,可以停下来思考,同自己和作者辩论、交谈,我用自己的笔,就着这书的曼妙身形,记录下所有的美好瞬间。最终,因为这些思考、经历和创作,书中的一切成为我自己的私财,并脱离一切具象的载体,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并在我闲暇时分,某个安静的片段,令我细细品味这些留下的神迹,静静审视自己曾构建起来的「伟大文明」。如此,则又有了一分历史的敬畏,现实的信念,和未来的展望。

这该是多么广阔的一个世界啊。湿湿的东西,不再贴合着我的骨与肉,限制着我的悠悠步伐,而是自然汇江成海,顺势勾勒出一抹广袤的弧线,成为我自由的天堂。

同时,我也成了这大洋中,涛与浪的一抔泡沫,混乱,不干净,疯狂,骚动,性感,然而,冲破一切枷锁,一切尽在掌握,全然不分你我,魔鬼同我陌路。如此,我们才知道,哪怕当年自己的生活就这样充盈着湿货流淌下去,这样的设定也必然是可爱的:因为那件最珍贵的东西:自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