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我闯荡

合理安排好做事的时间段很重要。比如昨晚,为了搞定一个自己并不擅长的项目来证明自己,花了远超过预计的时间。说好的博客日常第二天就悲剧掉。对此,只能安慰自己说,对于大洋彼岸的时差党,我还在他们一天的最后几小时里存留着希望。又比如这个时候,中午,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供我写,恰恰能两全其美:一方面,有限的时间,避免过多关注不必要的细节;另一方面,中午的精力仍旧旺盛,心态仍旧自然,也是我能展开表达的最佳时机,而夜,则有太多的诡谲变幻和平静脆弱,用来补遗、接续倒刚刚好。

这么简单的道理,以前竟然从来没想明白,只有一个解释:根本没去想过。的确,所谓 Mindfulness,知易行难。这玩意儿最好的解释就是字面意思,虽源自我中土佛法的「正念」概念,这番出口转内销却也大有改进,早已成为了科学的心理学范畴(不想还是被昊姐误解了,看来知道得太多了也不好,学贯中西的也容易有「障」)。正如以前的文章提到,有点像 WOW 里尤格萨隆 Boss 的「心智」机制,在人有情绪、焦虑、疲倦或者仅仅是所谓「凝滞于物」的时候,是根本没有可能去改变的:连理性的大脑部门都放弃治疗了,剩下的也只是概率问题了,那就甘于心为形役吧。而我,恰恰是这方面的弱者,不要用什么「痴病」的行为艺术来理解了,这就是病,得治。

写文章就是治疗的好办法。只是可惜以前的路子不对。其实,这个博客系列从去年九月我上班第一天起就开始了,当时给自己定了一个调子:为了怕文章为他人而作异化自己,也避免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增加压力,所以计划一个月内保持闭门造车,若能持续一个月,觉得习惯稍定,心态放平,再对外公布,以期迭代攀升。然而,事情的进展异常奇葩(但也许也早在预料之中):无论我尝试了多少次,就没有一回坚持到一个月以上。来往反复,这样的玩命死磕竟僵持到了现在。何况中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由于工作负担和心态问题的双重压力放弃过治疗。不停地失败,竟然让我找到了规律,不得不怀疑这当中有客观的因素存在1

Github Commits

也许我从一开始就错了。自己的思考,写作、创造,本来就是要和朋友分享,接受现实的检验,而不是孤芳自赏,为作而作。心态的异化正是从这里开始的——手段成了目的的时候,重复不过是加深这种枯燥和乏味罢了。

想想我还教育过人家,一个人如果从来没有尝到过那种经过努力而成功的巨大喜悦,是不可能理解坚持和渐进的意义的。正如吸食毒品,终极的快乐倘若可以瞬间轻松得到,任何间接的行动就失去动力了。——我需要支持,我需要看到结果,我需要伴随激励而抽丝剥茧,步步为营。

不得不承认,我不是那种独行侠。不过,哪些千里走单骑的人,不还有一匹马么?如此又释然。承认现实,没什么不好,立即改变行动,继续坚持,更是勇者。不是有那句话吗,”The first step is to start”。好多人还没有理由开始,我却已经抢到先手,未来的每一步,都可以自由选择,无需参照,不带包袱。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那句非洲谚语:”If you want to go fast, go alone. If you want to go far, go with others.” 感谢大家,为我第一篇公开的博客给了这么多的支持,瞬间让我感受到继续写下去的动力,这虽是人性,却不乏温情,充满了自然的玄机。

当然,坚持每天写博客比每天记日记的难度要大很多,这当中蕴含更多的挑战,必将让我此后的生活节奏、心理状态大变样。记日记,无非是每天实时记下心得、思考碎片这类工作,易于主动,一字代千言,细水长流,常历常新,这当然没有太多压力,算是不知不觉就「坚持」到现在,结果都不好意思承认这也叫习惯,可见真正能持久的行为多半属于此类。

My Diary

不过,如此则思考不深,缺乏系统,未经检验,也就无材堪用。灵光一闪,昙花一现,也就从此凝滞。长此以往,堆积脑海,看似灿若繁星,实则更像满桌的便签贴纸,让人一眼望去就浑身发毛,避而远之。写博客,则要考虑用语,可读性,尤其是对别人的帮助和价值。如果我敲了半天键盘,最后却给这个世界增添了一堆垃圾,那也就完全背离了自己的 原则。看看现在满互联网的「日报」,什么知乎日报,暴走日报,当然,和万恶的人民日报一样,不外乎靠用户互动生成内容,靠人力和时间的滥用来堆砌内容。今后的方向,应该是分享自己,同时能对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样有益的、美的经历,最好能多一些创造,多一些共赢,做一些能相互有帮助的小事,来点有情怀的日日常新。

毕竟:

If you are feeling helpless, help someone.

From: Morley: “Women of Hope”

以上です。

  1. 曾经尝试过一个月内,计划每天只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几年前真是闲的 egg 疼),看能坚持多久,最后仍然失败,这说明,没有什么特别因素,也和难易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