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光返照•1

环境与人的共同进化

要有
主动适应环境
时刻塑造环境
必要时改造环境 的能力

为女神而战

应该把理想外化?也把自己的环境极大拓展,穿越时、空,直击本质和抽象,不局限于自己目前的蝇头小利,目标投向星辰大海。

2013年12月23日补充思考:

理想外化也许可以使目标实体化,但也很可能附庸化,意即:并非为了自己。「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么说过于绝情,然而经验表明,没有自我参与的所谓理想很容易走入虚无,我的纯利他探索,这些年也以失败告终。不应是「本来无一物」,而是「佛性常清静」,无论如何都要有个心在,无心则五念,无念则无情,无情则无为。不要相信什么「无为而无不为」的话,这只能是终极目标,路漫漫而修远,没有强大的行动力,不可能一步登天。没错,我要的是目标专一,精力专注,但不能因此而成了人肉机器,重复琐碎无创造力的事情,可不就是机器干的活么?因此,如果为了暂时把理想固化和实体化,而把自己的目标放在其他人、事、物之上,信念成为妄念,最终只是可望而不可及,随着附属的目标变化而就此离去,在我却一无所有。

不过,只要这样的外物同我有情义相连,赴汤蹈火,两肋插刀,那又夫复何求呢?

思维逃逸

每个人有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方式。

对于我来说,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掌握了心理逃逸法,所以思维整体的广度、跳跃性、灵活度比常人大。但有利就有弊:单项思维脆弱死板,难打硬仗,逃避成性,总抱有曲线救国的期待。

但是,逃逸不如堕落来得轻松简单,最终弄得在精神世界里走投无路。

像我这样的孩子,不能用一般的教育方法,除非强行「矫正」,频繁进行及时行动训练,多多体会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经历。

也许应该给我一个真正的心理港湾,能够万变不离其宗的,唯一的逃逸之所。但是,谁又能给我呢?只有自己找寻、探索、创造。

2013年12月23日补充思考:

其实,大学以前的我最大矛盾在于理想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和当时强加于我身上的责任完全不协调。但如果同我大学以来的经历加以对照会发现,当年的这些问题同样是逃避。因为自己的一切理想都是渴望着父母、老师、同学的施舍,根本不曾努力让经济独立,也未曾为个人自由而抗争环境,更未曾为理想目标而改变自己。因此,到了大学,自由有了,却变得更坏,我要的,只是一个短期内没有干扰的环境,至于是不是快乐,是不是有益,没关系。——直到现在。俱往矣,醒悟就好。虽然没有了当时充裕的时间、精力和可利用资源,但理想越发坚定,也开始渐渐有了清晰的目标。

不要忘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短期内掌握一门学科的理论知识不是不可能,参见芒格的「栅格理论」。先把自己的内功提高,这是我参加工作伊始的首要信念。

这段时间的苦

  • 工作性质:数据收集、汇总、上报
  • 能学到的东西:Excel 技术、沟通技能
  • 可拓展的技术:统计分析、倚马可待、耐力
  • 可能失去的东西:金钱、爱情(存疑)、闲愁

关于如何写作的思考

记日记也可以这样,用这天的随记作为提纲来填充内容,最后用一小段话总结今日感悟。

  1. 列提纲
    • 需要思考的问题
    • 需要采用的文体
  2. 分段写作
    • 专门思考一个问题
    • 多思考,多动手,少用「意识流」
    • 查阅各种资料,无所不用其极(Google/SNS/RSS/Books,etc)
  3. 融会贯通
    • 不但能写作,而且能创造
    • 能有一个贡献世界的产品或者服务,那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