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循环•十九

我在成都,我在小吕家,我在写作。

Apple 的 iPhone 插在一堆真 Apple 里面,复杂生命和精密机械,多么和谐。以至于这一景象触动了我的审美神经,如此想要记载下来。

而我此刻,夜深人静,无外物干扰,亦无自我掩饰。想到明天要去奔赴帅哥的婚礼,美好的祝愿之余,却又想到会见一些不愿见到的人,而真正渴望重逢的朋友却无从相聚,心中不免有些失措,或是失落。

毕竟我还没有出师。但我即便功德圆满,又有什么可以给这些人的呢?我要的东西,说不定只能更加增加他们的优越感狂欢,而我爱的人,却在此刻,显得被我这个白眼狼抛弃。

这真可能是一种前追后赶的喜剧。我只是这其中的一环。

不,这不是我想要的结局。

贝尔《重聚》中的告诫[^1],在这时才让我恍然大悟,可惜,不明觉厉到知行合一的鸿沟实在太大。

不过好朋友的婚礼,也没什么可逃避的,人与人情感的连接并不拘泥于这种利益的取舍。况且,《重聚》中的核心思想也并非教条,只需我去粗存精,坚守根本:

几年之后,你会收到一封母校寄给你的邮件:邀请你回校参加五年一次的同学聚会。信中会描述这次周末聚会的晚餐和宴会,还附有前几次同学聚会时的彩照集,大家都穿着有校徽的衣服,开心地笑着。如果我只有一条建议给你的话,那就是不要去。

参加五年一次的同学聚会是件危险的事。它逼着你回头审视在刚毕业的短短几年你所取得的成就,而且是以你同学们的标准,而不是你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成功标准,来评判你的成就与收入。在“欢迎回校”晚餐之前,开车驶进校园停车场,斜眼打量着周围汽车的品牌与款式,努力猜测着你的同学们毕业后混得如何,以及你与他们的差距。在“重温旧情”的鸡尾酒会上,你端着自己的杜松子酒与软饮料不知所措,当听说当年的同学已经做了高级副总裁或者成为百万富豪时,你默默计算着自己与他们的差距。整个同学会将引发你关于职业成功与个人价值的巨大焦虑和徒然担忧。

更糟糕的是,对五年后重聚场景的设想会影响你现在作出的决定。当你还在学校里时,你就可以想像得到,当你把自己的旧福特车停到两辆闪闪发亮的宝马之间时,内心有多么嫉妒!当你向那些重权在握的老同学们讲述自己建立的公司破产时,内心有多么痛楚与失望。于是你开始为了那次重聚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调整自己的职业以便在短期内获得显赫的资历,或者很快就赚大钱。你会将那些心中规划已久但是不会马上实现的梦想束之高阁,去从事那种你实际上不喜欢,但却让你有钱买得起高级轿车的工作。你将失去自己的职业目标,或者对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视而不见。你将小心翼翼地对待职场上充满风险的决定,或者对于任何职业决定都这样谨小慎微。

如果除去那些短期内获得显赫资历、很快就赚大钱的目标,我还剩下什么?有什么值得我一生奋斗的东西呢?其实,是这些东西定义着一个人的厚度,以此在天地间立足,独一无二。于是,在我每天坚持习惯,不断思考和创作的时候,不妨在内心深处多找寻挖掘,找到那个最坚韧、最永恒、最璀璨的终极目标吧。

另及:今天的工作状态也在下降,果然是归心似箭,沉不住气了。然而,最显而易见的解法:写作也被我忘却,看来要保持一颗清新的内心,什么都不做反倒好些(虽一开始也痛苦了些)。不知道为什么干的事情,干脆就先忍一忍再做吧。

会议纪要真的不好写。中间的材料要做足准备,但开头、结尾和中间的串联更考文字功底。不过这是经验,没有什么天赋,一回生二回熟,练到自己没有不适感为止?也未不可。

总结今天,平常心+明远,创作无为治拖延。

明天,希望在无所事事的一天中,多长个心眼,有问就答,有疑就问,思考思考自己的 Podcast 形式内容也算「闲里偷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