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循环•十一

没想到新一年的第一个工作日老天就要给我的自由理论一磅重重的打击——实际上,人生的意外绝对超乎想象,然而,并非所有的意外都是自己想要的——比如这段时间来诡异的诅咒,比如今天刚走(请注意这个走字!)回家,就被叫回去收表——没错,又是收表,然后一晚上的大把时间又一次煎熬过去。

废话不多说,重要的是总结今天的得失。

自制力的能量补充与本质提高

科学表明,人的自制力是一种能量,会被消耗,也可以被补充,而这种能量的实体很可能就是卡路里。这个道理我知道的比较早,也在考研期间尝试过通过补充热量来试图提高自己习惯的坚持能力,当然,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因为坚持的关键在于「常清静」的「佛性」,槁木死灰的坚持只能增添负担。但是,正如不能把澡盆和孩子一起倒掉,既然是科学的理论就一定有他的实践价值。虽不能靠吃来提高自制力,但用来抵消消耗,恢复动力,并非妄言。这让我想到那个著名的针对此需求的产品「士力架」,也许这还真是为我量身打造的也说不定哦。

近几个月的思考和实践已经给出了较为清晰的答案,要真正固化习惯,不断坚持、正反馈直到发生质变,需要精简生活内容后的的由点及面,需要永存情与爱的清净慈悲心。以思考来重组、精简心境,不致淤积;以创造来扩大自我,不致处处非我。归纳起来还是那句话「时时勤拂拭,佛性常清净」。

要让工作有意义

又一次的加班和无意义煎熬,再一次让我萌生辞职的想法。自己知道,这绝无可能,从自己到父母到社会责任到下一步可能都决定了,必须在这个岗位上,至少坚持几年的时间。然而,我真的可以让工作对我自己而言更有意义。

自己做系统,原先可能只是自己训练技术的心血来潮,现在看来可能有另一层意义,那就是把重复的工作系统化、统一化。再说自己本来就打算在掌握的数据基础上做相应的分析和预测,在这样的理想背景下,做一个属于自己的、靠谱的项目库就不是一时冲动了。

思与行

行的本质在于——

从理论上讲,「知行合一」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知就是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识和行动本来就分属两套系统。况且「行」往往不是什么好的体验。一来漫无目的地瞎行动是不动脑筋的表现——明明有些事儿,想想就明白了,用缜密的逻辑推理甚至可以做得更准确、更快速、更有超前性;另外思考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反倒一旦行动了,肯定有大半事与愿违、不同于设想的情况,这样反添负能量,对于情绪的伤害折磨至少从中短期看是没有价值的——不要谈什么长期的收益,人的继续前行可能就此折戟,这样是没有未来的。

不过,最近的坚持让我突然明白,行动的价值其实根本不在于死磕自己来讽刺、打脸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是有一个纯粹的思考根本做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当行为成为习惯之后大大拓宽的思维空间。

一旦某事成为习惯,就不再占用心理空间,以前自己花很大的心理努力才能排出的那部分杂念,就轻易被控制排除,成为背景,所谓从救火兵到思考者,就是这样的转变过程。

必须承认,思考本身,无论有多么复杂精细,总归是孤独的——所谓人格的分裂其实体化程度毕竟有限。而行动,一个自己心甘情愿的反复行动,会深刻地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原来的我一直认为,其实高手和普通人是一样的,高手不过是天资比一般人好(被上天选中),或是思想比一般人深刻(所谓天启),总之是一个固化的东西,人与人之前的不同也是天然的,针对每两个人的,没有什么共性可言。反倒瞧不起所谓努力的学生和拼练习次数的竞争者,鄙视把人分类。但是,当我自己开始体会到不断坚持所带来的从行为到思想彻底的革命时(关键这个过程才刚刚开始),想起身边和网上接触到的高人(比如几个月坚持背过 GRE 单词的杨文兄),突然发现,普通人和高手是有区别的,winner 和 loser 的划分的确存在,且各具共性,而这种区别却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后天逐步拉开。这样的区别,还真就是和努力挂钩,是在自己情愿的状态下,不断重复、再思考。试想只是一个项目,比如跑步,一个坚持跑上一两个月的人和不锻炼的人其身心状态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再一步步加上其他,比如练字,比如阅读,比如写作,比如编程……能力一步步的累加,且互相促进,这样带给人的变化,又岂是单独的思考可以匹敌的?Control is power,名不虚传。

总结

士力架+项目库+习惯之力,自制能量需补充,工作意义需个性,坚持重复才是「行」。

展望

明天又是一个星期五。每一次良好的开端都会在这一天打回原形。除了上周五有所进步外,这周能否再接再厉,一改神经绷断脱缰野马的惯例?如果要提有什么方法,那就是洗澡+洗衣服+随笔写作的计划必须执行。剩下来的对于丰富生活的向往,我真的建议自己买条优雅的长裙了。做个会持家的好妹子,挺好。